【青心聚力 倾听青年声音】走进宝鸡民俗博物馆 探索民俗文化发展现状

为了解党的十九大圆满落幕后我国民俗文化现状,宣传宝鸡段渭河文化,提高渭河文化知名度,推动渭河文化的传播与发扬,8月4日下午,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“黄河渭河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”暑期“三下乡”沿黄社会实践团前往宝鸡市民俗博物馆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。


团队成员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


宝鸡市民俗博物馆是集收藏、陈列、研究宝鸡地域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,宝鸡的民间工艺品种类多,分布广,源远流长,被称为“真正的中国民间艺术”和“朴素而神秘的民间艺术”。民俗博物馆通过展示宝鸡地方特色浓郁的木版年画、剪纸、刺绣、草编工艺品、皮影社火脸谱等体现宝鸡地区的民俗风情。整个展馆利用现有的陈列空间,浓缩大量的民俗事象,利用现代化的陈展手法,将“宝鸡民俗陈列”分为“西府人生”和“宝鸡风尚”两个部分。

队员参观非遗展厅


队员为观众介绍红楼梦中有关七夕节的内容


团队成员与王渭清老师合影

寻根渭水小分队于七夕节当天下午到达民俗博物馆,分别参观了“西府人生”和“宝鸡风尚”两大主题展厅,其中的社火脸谱和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鲜明,手艺精美,反映了宝鸡民俗的民间艺术水平高超。紧接着,团队成员化身志愿者,为大家普及相关的专业知识,分享有关七夕节的民俗文化,提到了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此外,在与中国民俗学会理事,宝鸡文理学院副教授王渭清的交流中,团队成员真切地感受到王老师对宝鸡文化了解之深,以及老师的见多识广,老师还对我们学习人文地理提出一些建议,队员们受益匪浅。在参观即将结束时,团队成员采访了几名参观者,了解了他们眼中的民俗文化。

此次参观让团队成员感受了渭河之滨宝鸡的民俗风光,同时也认识到民俗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处,但团队由衷希望在国家“文化+旅游”和宝鸡市非遗保护政策的实施下,让更多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并积极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。